生态环保位列国家技术创新发展重点领域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全面规划了未来30年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纲要》具体确定了10个重点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其中明确表示,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保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纲要》指出,我国的科技发展正在进入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跃升期,科研体系日益完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但是,同时我国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支撑产业升级、引领未来发展的科学技术储备亟待加强。
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采取差异化策略和非对称路径,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任务部署。在《纲要》确定的战略任务中指出,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要推进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纲要》具体明确的10个重点领域包括信息、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现代能源、生态环保、海洋和空间、新型城镇化、人口健康、现代服务业和产业技术。具体内容如下:
1.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基础。
2.发展智能绿色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重塑制造业的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推动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等技术,加快网络化制造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制造业中的深度应用,推动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对传统制造业全面进行绿色改造,由粗放型制造向集约型制造转变。加强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和试验平台建设,提升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软件等共性关键技术水平。发展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核电、高铁、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特高压输变电等高端装备和产品。
3.发展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实现种业自主为核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破人多地少水缺的瓶颈约束,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系统加强动植物育种和高端农业装备研发,大面积推广粮食丰产、中低产田改造等技术,深入开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肥料等技术研发,开发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养殖技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推广农业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防治的低成本技术和模式,发展全产业链食品安全保障技术、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和安全溯源技术,建设安全环境、清洁生产、生态储运全覆盖的食品安全技术体系。推动农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向全链条增值和品牌化发展转型。
4.发展安全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技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为重点,推动能源应用向清洁、低碳转型。突破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瓶颈,开发深海深地等复杂条件下的油气矿产资源勘探开采技术,开展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综合技术示范。加快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开发、装备研制及大规模应用,攻克大规模供需互动、储能和并网关键技术。推广节能新技术和节能新产品,加快钢铁、石化、建材、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技术的研发应用。
5.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保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采用系统化的技术方案和产业化路径,发展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与产业。建立大气重污染天气预警分析技术体系,发展高精度监控预测技术。建立现代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开展地球深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与综合利用,发展绿色再制造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建立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技术体系。完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加强水、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环境检测与环境应急技术研发应用,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6.发展海洋和空间先进适用技术,培育海洋经济和空间经济。
7.发展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8.发展先进有效、安全便捷的健康技术,应对重大疾病和人口老龄化挑战。
9.发展支撑商业模式创新的现代服务技术,驱动经济形态高级化。
10.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创造新就业。
日前,在中美第二届节能环保合作论坛上,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总工程师邹结富表示,目前中国整体环保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几年到十几年的差距。
无可置疑,在生态环保领域,以及其他的一些领域,国内的某些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相差不小。但是,相信在国家不断加强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视,并且制定完整的发展规划下,我国各领域的新兴技术将会迎来快速发展,生态环保领域也将迎来新的技术变革。(来源:人民网、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