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的优选与质量控制
粉煤灰是从煤粉炉烟道气中收集到的粉末,属人工火山灰质材料,颗粒很小,多呈球形(通称微珠)。掺人混凝土中,它的颗粒形态效应产生减水势能,微集料效应产生致密势能,火山灰质效应产生活化势能;从而起到减少需水量,提高耐久性和抗渗能力,减少收缩,降低内部温升,提高抗拉强度,抗硫酸盐侵蚀,减少泌水和抑制碱一骨料反应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在混凝土中掺粉煤灰,不仅仅是为了节省水泥,更主要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性能,粉煤灰是大坝混凝土的重要组份。
三峡二期工程用的花岗岩人工骨料,四级配混凝土用水量高达110kg/m3,如此高的用水量必然给混凝土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用水量,而掺I级粉煤灰则是降低用水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1、灰源的选择
粉煤灰到处都有,但要获得I级灰却不容易。按国家标准GBl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的粉煤灰》规定,用作混凝土掺合料的I级粉煤灰成品应符合下列指标:含水量不大于1%;烧失量不大于5%;细度(0.045mm方孔筛筛余量)不大于12%;需水量比不大于95%;三氧化硫含量不大于3%。
粉煤灰的质量,受煤种、煤粉磨的型号、锅炉形式(包括容积和高度)、燃烧条件、司炉工的操作(或电脑程控)水平、电厂负荷的波动以及收尘系统运行状态等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三氧化琉和含碱量直接与煤的品种有关,在我们分析调查过的粉煤灰中。三氧化硫很少大于1%;碱含量则有个别厂家高达4%,所以,在选择灰源时,关键是看烧失量、细度和需水量比,而需水量比是核心。据我们的经验,烧失量和需水量比是“先天”条件:烧失量超过标准的粉煤灰,是“先天不足”,影响需水量比的因素除了烧失量和细度外,还有含珠率、微珠的粒形状等等因素,是“先天”条件所决定,难以“后天”弥补。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在判断一座电厂是否具备生产I级灰的条件时,要看它煤的品质如何?煤源是否稳定?燃煤与机组是否匹配?机组大小、锅炉的高度与容积、炉温,电收尘的级数及运行是否正常等。
2、粉煤灰的质量管理
(1)以合同为基础,坚持“质量一票否决”的原则。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开招标方式,优选粉煤灰供应厂商。在合同的起草、签约,乃至执行过程中,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明确并细化粉煤灰的质量标准、交货地点、违约责任。质量指标不合格的产品,严格按合同规定做退货清场处理,并要求供应厂商停供整顿,待质量稳定可靠后方可恢复购销关系并作重点抽查检测。
(2)弘扬质量文化,树立并加强质量战略意识,质量竞争意识,质量参与意识。水泥厂是生产水泥的专业厂,把水泥质量视作生命,对于水泥厂来说是顺理成章的。粉煤灰则不同,它产于煤电厂,电厂的任务是发电。粉煤灰最初被看成是废品,由于环保等原因,粉煤灰被列入“废物利用”之列,而“废物利用”所得的经济效益,往往不被大型电厂的领导所重视。所以,必须反复说明粉煤灰对水工混凝土的重要作用,电厂的厂长要树立资源意识和产品意识,把粉煤灰真正看作是一种资源,是本厂的正式产品,从战略上要象水泥厂的厂长关心水泥质量一样关心粉煤灰的质量。
(3)供灰电厂必须建立和完善粉煤灰的质量保证系统,建立能够切实完成粉煤灰质量检测任务的试验室。粉煤灰必须通过本厂试验室质检,确认合格方可出厂。为确保出厂粉煤灰合格,建议各厂应注意掌握“内控指标”,“内控指标”和国家标准比较,有一定的富余度,例如国家标准规定粉煤灰的细度(0.045mm筛余量)不大于12%,出厂的粉煤灰细度最好控制在8%以下,才能确保合格。
(4)粉煤灰应有出厂合格证,合格证的内容应包括:合格证编号、厂名及批号、粉煤灰生产及出厂日期、数量及质量检验结果。散装罐上应有铭牌,铭牌上标注厂名、批号、出厂日期及粉煤灰的等级。
(5)质检站的任务是: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对进入施工现场之前的粉煤灰进行质量检测;不定期赴厂检查供灰厂家的质量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帮助厂家培训质检人员;发现问题及时反映,每月还要履行报告职能,将质检信息反馈到粉煤灰供应厂家、业主及施工、监理单位。
(注:本文由粉网会员山西山西晋材水泥工程咨询网杨继林老师提供。转自:粉煤灰综合利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