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在线客服 客服软件
在线客服系统
栏目名称
行业前沿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技术进展
人才库
战略合作
交流平台
销售服务
物流服务
融资服务
咨询服务
注册协议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尾矿生产建筑材料产生的三大效益

时间:03/04/2016 13:27:48

尾矿生产建筑材料产生的三大效益

   导读

   多年来,我国矿业开发重经济效益、轻生态保护,加之监管手段单一等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我国矿业整体粗放式经营的现状。日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报告(2015)》指出,近5年来,我国尾矿年排放量高达15亿吨以上,虽然尾矿利用增速明显高于排放增速,但利用量仍赶不上新增量。

尾矿利用增速大幅下降

   《中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报告(2015)》介绍,我国矿产资源禀赋具有“三多三少”的特点,即贫矿多富矿少,低品位难选冶矿石所占比例大;大型、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单一矿种的矿床少,共生矿床多。尽管如此,2003~2013年10年间,我国矿业产值翻了四翻。由于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使我国主要矿山的开采深度逐渐加深,开采品位逐渐降低;矿体形态、产状变得复杂;资源开采难度进一步加大,但开采回采率处于较高水平,部分矿种表现为稳中有升。在原矿入选品位降低、矿物嵌布粒度细、大多呈共伴生状态的情况下,选矿回收率基本保持稳定或略有提高;在原矿入选品位不变的情况下,选矿回收率明显提高。

   “十二五”期间,虽然矿产品价格整体进入下行通道,但伴随着矿业领域产学研结合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矿业企业对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和矿产综合利用率等“三率”进行挖潜,达到降本增效目的,进一步“减排”了安全环保方面的压力。受矿业市场的影响,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十二五”期间,我国尾矿利用增速出现大幅下降。特别是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大宗资源产品需求下降,价格回落;全国矿产资源(非油气)综合利用产值略有增长,但增速明显回落;部分矿种综合利用产值出现下降。

   当前,我国尾矿和废石累积堆存量近600亿吨,其中废石堆存438亿吨,75%为煤矸石和铁铜开采产生的废石;尾矿堆存146亿吨,83%为铁矿、铜矿、金矿开采形成的尾矿,这部分尾矿中,稀贵金属含量比较丰富,综合利用价值较高,但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率仅为18.9%,主要用于充填开采和建材。

   尾矿利用存在制约因素

  《中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报告(2015)》指出,截至2014年年底,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方面,我国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148.8亿元、企业配套资金949.87亿元,实现了八大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了九大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新模式,成功探索矿业转型升级新路径。尽管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法制建设、标准体系、市场调节、技术研发与应用、激励约束等环节还存在制约因素。一是矿产资源相关的法规制度建设还有待完善。特别是当前矿产资源法中对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要求过于原则,缺乏操作性,政策制度没有形成合力,各类规划之间尚未实现有效衔接。二是矿产资源利用技术的创新尚不能满足新要求。技术攻关能力不够、转化率不高,技术研发与企业需求之间衔接不够,已成为制约我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介绍,《中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报告(2015)》旨在让全社会全面地了解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年度工作进展和发展趋势,帮助矿山企业掌握相关法规政策、技术装备和标准规范,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认为,要有效解决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问题,一是要加快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体制改革。理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体制,打通矿产资源管理与矿业管理,实现统一监管,有效解决资源粗放利用和环境扰动问题。二是完善矿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建设。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法》的修改进程,解决包括产权归属和矿业权设置等在内的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中的相关法律问题。三是加快技术攻关与技术推广平台建设。四是完善综合利用的经济激励政策。五是加强行业自律和舆论监督,提高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尾矿的主要组分是富含SiO2、Al2O3、CaCO3等资源的非金属矿物,可以通过现有的成熟工艺生产一种或若干种建筑材料,如砂石骨料、水泥、灰砂砖、加气砌块或各种建筑砖,有的含有微量金属成分,可生产微晶玻璃。尾矿用于建材生产不仅可以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减少了大量固体废弃物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变废为宝,具有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的三重效益。

   一、经济效益

   1、可用于生产多种建材:可将尾矿经过加工后用于生产市场上紧缺的新型建筑材料,例如制作装饰面砖、墙体砌块砖、混凝土骨料、水泥、建筑及筑路石料等,大大节省了建材生产中矿物原料的使用,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2、新型建材利润高:将尾矿加工成绿色建材产品,可每年生产免烧砖、砌块7000万块,按照0.25元/块,年利润为1750万元;用于生产混凝土,可年产50万方高品质混凝土,按照300元/方,具有显著的投资效益。

   3、尾矿在选矿过程中经历了各个环节,在磨矿过程中经过了充分的研磨,和选用其他矿石作为建筑材料相比,粒度细而均匀,可直接使用,节省了破碎、磨矿环节,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4、减少尾矿处理费用:修建、维护和维修尾矿库及因建尾矿库征地所需的费用也是相当可观的。尾矿处理设施是结构复杂、投资巨大的综合水工构筑物,其基建投次占整个采选企业费用的5%~40%;尾矿库的维护和维修更要消耗大量的资金。据统计,我国冶金矿山每吨尾矿需尾矿库基建投资1~3元。全国现有的400多个尾矿库,每年的营运费用就达7.5亿元。而采用尾矿作为建筑材料的主要原料,可以大大降低尾矿堆放的处理费用。

   5、减少土地占用:在传统的模式中,除了少部分尾矿得到应用外,相当数量的尾矿堆放在土地上,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其中包括大量的农用、林用土地。

   二、环境效益

   尾矿用于生产建筑材料环境效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减少尾矿对环境的污染:尾矿成分及残留选矿药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尤其是含重金属的尾矿,例如残留于尾矿中的氯化物、氰化物、硫化物、松油、絮凝剂、表面活性剂等有毒有害药剂,流入耕地后,破坏农作物生长或使农作物受污染;流入水系则又会使地面水体和地下水源受到污染。而将尾矿综合利用之后大大降低了尾矿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2、新型建筑材料:在建材生产中使用尾矿可以减少其他原料的使用,可充分利用废弃尾矿砂,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大量粘土和矿山资源,同时大大提高了建材制品的性能,例如据相关资料显示,稀土尾矿是一种优于传统制瓷原料的新型制瓷原料。

   三、社会效益

   尾矿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减少尾矿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在选矿过程中经受了破磨,体重减少,表面积较大,堆存时易流动和塌漏,造成植被破坏和伤人事故,尤其在雨季易引起塌陷和滑坡。将尾矿综合利用后可以大大降低此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转自:建材情报所张杨 中国粉煤灰产业联盟)


山西省通信管理局备案号:晋ICP备12002432号-2 19862348
版权所有 @2015, 山西省粉煤灰行业协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