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倡导绿色发展,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具有过“黑”、超“重”工业结构的煤炭行业改革升级成了必然趋势。目前,业界共识已经达成,煤炭行业要想转型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发展现代煤化工,改变煤的功能由燃料向原料转变。
高温天也未能让煤炭产业摆脱“寒意”,低位徘徊态势短期难以改变。传统的煤炭利用方式不革命是不行了,煤炭行业革命的核心在于推进煤炭全产业链清洁高效开发利用。
改变过“黑”、超“重”的工业结构,对于消化煤炭过剩产能和应对环保刚性约束具有重要的双重战略意义。如今,业界共识已经达成,要破解这一难题,极为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发展现代煤化工,改变煤的功能由燃料向原料转变,变“输煤、输电”为“输油、输气”。
从煤到电(煤发电),从煤到油(煤制油),从煤-焦炉气-甲醇-烯烃,每一个链条的精细延伸,都意味着煤进行了一次非凡的转化,在价值上得到了一次提升。
一吨煤,到底价值多少,如何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链的延伸、附加值的提升?其核心和支撑又是什么?
一吨煤的价值究竟有多大?
一吨5000大卡的动力煤,6月中旬的价格是250元,用于发电,可发2143度,折价750元;转化为油,可产0.19吨,折价1370元;变成甲醇,可产0.74吨,折价1740元;变成烯烃,可产0.28吨,折价2780元。从原煤到烯烃价格翻了十几倍,延伸到石蜡、航空油等高端精细化工品,升值会更大,效益会更好。
在煤炭黄金10年市场最好时,挖一吨煤可赚几百元。在山西省,每年生产9亿多吨的煤炭,挖出来直接卖掉的占6亿吨。但山西赚取的是最简单的原料利润,丢掉的却是远高于此的煤炭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的附加值。
而如今,有数据显示,山西省煤炭企业吨煤平均利润已经降到5.7元,比黄金时期下降了近7成。挖一吨煤的利润买不了一瓶矿泉水。
为什么要提高一吨煤的价值?
一吨煤的价值有多大,对山西经济社会的影响就有多大。
多年来,山西经济系于一煤之上。一煤独大的后果就是受制于人,属被动型经济。一业独大,一煤独强,挤掉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扭曲了发展机制、恶化了发展环境,而现阶段更是出现了市场失灵、陷阱重重等内源性危机,转型内动力不足。
煤炭行业持续低迷,使山西经济上下游产业链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困境中的山西煤炭行业,必须谋求转型升级,增加一吨煤的价值。煤炭工业发展必须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行业发展由生产、销售原煤向销售商品煤、洁净煤转变;促进煤炭产品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
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曾指出:增加一吨煤的价值,向高附加值产品要利润、要增长是经济企稳回升的不二选择。
在山西省,煤炭产业的科技水平,一直在不断积累和进步。就增加一吨煤价值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而言,山西有可靠而成熟的技术基础,也有累积多年的生产实践。
如何增加一吨煤的价值?
煤炭的每一次增值过程,都需要先进可靠的技术作为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拉长煤炭产业链、增加煤炭附加值、提升煤炭产业竞争力,对于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依靠科技和技术的力量,一吨煤的价值走向便有了不同的路径。而其大方向便是“六型转变”(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的煤炭革命。多年实践已经证明,在山西省,依托煤、延伸煤、拓展煤,主要的产业方向就是精深加工和高端转化。
增加一吨煤的价值,准确而适宜的主攻产业方向就是煤电产业、煤焦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和铝产业。这是山西省煤炭转化的主要载体,承担着1/3产量的转化任务。
煤电产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2014年燃煤电厂装机5561万千瓦,年消耗煤炭1.5亿吨。到2020年将达到1.37亿千瓦,届时消耗煤炭将超过3亿吨。制定煤电和高载能产业一体化发展方案,发展煤—电—铝、镁、建材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工业项目落地,增加省内用电需求。有步骤地推进“上大压小”,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开展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降低发电成本,满足产业循环的要求。
目前山西省已经形成4个千万吨级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聚集区。但山西省焦炉气制合成天然气、甲醇制烯烃等刚刚起步,煤焦油加工品种少,未能形成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业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将产业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构建以化为主、以焦为辅、链条延伸、精深加工的现代煤化工体系。
现代煤化工产业是山西省煤炭的主要转化渠道。目前,依托大型煤炭企业,初步形成了“苯、油、烯、气、醇”为发展主线的产业结构,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3种技术路线的煤基合成油工业示范和产业化。
对煤制油的业界共识是,这是对煤炭这种低附加产品高效利用的一种途径,符合中国经济转型的要求。煤制油的最大意义,在于将不稀缺的煤变为相对稀缺的油。作为战略储备,煤制油的价值不容轻看。煤制油产品质量比较好,含硫量比较低,一般都是作为调和油对外销售,价格也比市场上面的汽柴油要高。
(转自:中国粉煤灰产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