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堆存及产出情况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呈逐年递增态势,从2010年的1.5亿吨上升到2015年的近2亿吨,年均增长1000万吨。2015年,全省排放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19576万吨,其中:煤矸石12714万吨、粉煤灰3921万吨、冶炼渣1963万吨、脱硫石膏558万吨、镁渣75万吨、电石渣150万吨,其他195万吨。
目前,全省堆存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约13.6亿吨,其中:煤矸石9亿吨、粉煤灰2.8亿吨、冶炼渣1.2亿吨、脱硫石膏4200万吨、镁渣1500万吨、电石渣250万吨。
2. 综合利用情况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采取了政策引导、基地建设、资金支持、项目带动、目标考核、协调服务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朔州市被列为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和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全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工作取得长足进展。
(1)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及利用
2015年,全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1.3亿吨,比2010年提高6400万吨。其中:煤矸石综合利用量8413万吨、粉煤灰2633万吨、冶炼渣1688万吨、脱硫石膏367万吨、其它废渣92万吨。全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65.2%。其中:煤矸石综合利用率66.1%;粉煤灰综合利用率67.1%;冶炼渣综合利用率85.9%;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65.7%。
(2)综合利用产品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省连续5年组织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国际交流大会或院士专家高层论坛,引导企业实施科技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产学研用结合,支持高校及科研院所与我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围绕突破运距、提高档次、拓展运用范围,开发出了3大系列40多个品种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建材高端替代品和提质换代产品,全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品在传统建材的基础上,产品种类不断创新,产品规模不断扩大。
全省煤矸石综合利用产品在热电联产生产电力和热力、生产烧结砖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煤矸石制超细高岭土、煤矸石陶瓷、煤矸石陶瓷微珠、煤矸石造纸、煤矸石制微晶石等1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粉煤灰综合利用产品在生产蒸养砖、加气砌块、水泥、陶粒、加筋板材、超细灰等传统建材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提硅提铝、家具板材、无机纤维、保温材料、高铝耐火砖、硅钙板、超薄墙地砖、工业及日用陶瓷、保温隔音墙材、功能性环保材料等30多个精细化、高技术化产品;脱硫石膏除替代天然石膏用于生产石膏板、石膏粉、水泥缓凝剂的传统建材外,还开发生产出了喷涂脱硫石膏、脱硫石膏砂浆等新型建材产品。
——节选自《山西省“十三五”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