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每年火电行业、钢铁行业和磷肥行业产生脱硫石膏、磷石膏总量约1.4亿吨。如果这些工业副产石膏不资源化处理,不仅占用土地,还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将石膏资源化回收利用显得尤为必要。
石膏,在工业生产、社会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我国天然石膏矿产储量却有限。而作为普遍存在的工业副产石膏,尽管绝大多数品质较高,利用率却上不去。以江苏为例,年产脱硫石膏727万吨,未经处理用于水泥缓凝剂的占52%,13%用于建材,27%用于装饰,还有约5%闲置堆放。工业副产石膏搁置,不仅大量占用耕地,酸性物质浸出后还会严重破坏土壤及水资源环境,长期露天堆放也加重了空气的粉尘污染。
当前我国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用作水泥缓凝剂,约占工业副产石膏用量的70%;一是生产石膏建材产品,包括纸面石膏板、石膏砌块、石膏空心条板、石膏砖等。
虽然各地工业副产石膏利用企业不少,但标准体系不完善,是这个行业发展的突出软肋,大大影响了市场认可度。此外,工业副产石膏品质不稳定也在一定程度影响到行业发展,石膏用户更愿意使用品质相对稳定的天然石膏。
我国越来越重视科学利用工业副产石膏,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划,到2015年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率要达到50%以上,其中脱硫石膏超过80%、磷石膏超过30%。
石灰石湿法脱硫技术因其脱硫效率高、技术成熟、运行可靠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火电行业。石灰石湿法脱硫技术相伴而生大量脱硫石膏,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对环境造成损害。目前我国对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才刚刚起步,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大量电能来自火力发电,虽然煤炭发电会给环境带来许多污染,但按照目前的发展状况,火力发电仍是现代社会电力发展的主力军。为此,火电厂需不断升级技术,做好大气污染防治。火电厂的大气污染防治主要包括脱硫、脱硝、除尘等几大方面。
脱硫分为干法脱硫、半干法脱硫、湿法脱硫等几大类,而湿法脱硫中技术包括常规脱硫技术(如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氨法脱硫、金属氧化物法脱硫等),同时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脱硫技术(如转炉渣法脱硫技术等)。
从目前我国的脱硫市场来看,脱硫方面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因其技术成熟、脱硫效率高,价格低廉,吸收剂来源广,副产品能回收再利用等特点被广泛采用,成为目前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应用最广泛的方法。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可谓在脱硫市场中扮演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角色。
2014年投运的新建烟气脱硫工程机组容量情况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7个企业所采用的脱硫方法为百分之百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占据脱硫主流方式地位的同时,相伴而生的则是大量的脱硫石膏,脱硫石膏虽是可利用的资源,但目前脱硫石膏的处理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脱硫石膏大量积压,不得不占用大量的土地堆存作为废料处理,长期大量堆积不仅对气候、土壤及植物产生影响,更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后患无穷。目前我国对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才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问题也有很多。
1.脱硫石膏产量大
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包括脱硫石膏、磷石膏等在内的工业副产石膏排放总量约为1.84亿吨,其中,脱硫石膏和磷石膏约占工业副产石膏总量的85%,磷石膏约为7000万吨,脱硫石膏约为7550万吨,其他工业副产石膏3800万吨。目前,我国每年火电行业、钢铁行业和磷肥行业产生脱硫石膏的总量约为1.4亿吨左右。
2.综合利用率低
目前,工业副产石膏的综合利用率仅为48.1%。目前,大部分石膏都堆积在厂区周边,形成了不断增高的“石膏山”。以2013年为例,排放总量就高达1.8亿吨,但综合利用率不到50%。
当下,中国燃煤电厂产生的脱硫石膏主要用于石膏板生产和水泥行业等行业,另外在粉刷石膏、石膏粉、农业、矿山填埋及公路路基回填材料等领域也有所应用,但均未达到规模化应用。总体来看,国内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率较低,尚未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综上所述,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是目前我国脱硫技术的主流技术,但脱硫石膏的大量产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技术的进一步“扩张”。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一种污染的消除不能以产生另外一种污染为代价。脱硫石膏问题如何才能得到妥善的、真正的解决,我们拭目以待。
(转自:中国粉煤灰产业联盟)